深圳热点

首页 > 考试资讯 > 热点

时政热点:“到此一游”为啥成了驱之不散幽灵

深圳公务员考试院 | 2013-06-04 13:58

收藏

  “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网友发微博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浮雕上看到中文“丁锦昊到此一游”,对这个3000多年前的文物受损,他十分羞愧,并向导游道歉。此事在微博上引起热议。(5月26日《现代快报》)

  看到这一新闻,有一种无力的感觉。这些年来,我们见到的“到此一游”还少吗?我们针对“到此一游”的批判还少吗?远的不说,就说今年初,一个叫梁齐齐的游客在北京故宫清代铁缸上刻下“到此一游”,多少人声讨多少人探讨,可“到此一游”始终如一个不散的幽灵,在我们身边徘徊。

  当一个社会形成集中性的批判力量时,丑恶受到鞭挞,文明自会降临。一次又一次面对“到此一游”,这么多的批判,如此群情激昂;这么多的反思,如此铿锵有力,社会应该形成了集中性的批判力量,可为什么文明还是那么遥远?

  说句实在话,我是红着脸思考的。虽然在现实中,我没有在文物上刻下过“到此一游”,但在旅游中,我也曾经不那么文明过。比如在旅游中,我曾经和别人一起,起哄式的在禁烟区抽过烟;曾经在精疲力竭而又找不到垃圾箱时,偷偷地把手上的饮料瓶扔到一边;曾经在无人的地方,悄悄地折过花草……细数下来,不文明还有很多很多。当然,想找理由可以找出一大筐来。比如说,我已经做得比别人好了,已经在旅游中注意了,有些景区服务很不到位、设施很不完善……但不文明就是不文明,是任何理由都掩饰不住的。

  虽然这是我的不文明,但当别人看到时,特别是孩子看到时,就可能学而仿之,成为不文明的一个。虽然这些不文明细节,还没到“到此一游”的程度,但在这种不文明情境中,特别是孩子在其中成长,再多再大的不文明都会发生——这就是典型的“破窗效应”。

  据悉,那个在埃及刻下“到此一游”的,只是南京的一个孩子。这名孩子及其父母,已经主动给媒体打来电话,“我们向埃及方面道歉,也向全国关注此事的人们道歉!”这名孩子当初怎么想到刻下“到此一游”的?里面有环境的原因,有着示范者的引导。我们不以为然的一些不文明之举,就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

  “到此一游”并非无根之水,你我的一个不经意,就可能成为别人的“风景”,成为不文明的源头。教育家张伯苓先生讲过,“你不要指责这个指责那个,你指责你自己,你尽责任了没有?”当我们在指责别人时,为丢人丢到国外感到脸红时,更应该反求诸己:你做了什么,你应该做什么?

深圳公务员考试院

http://shenzhen.huatu.com/


【更多更及时的公务员信息请关注深圳华图官方微信】
深圳公务员考试院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