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态阈值是指生态系统从一种状态快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某个点(生态阈值点)或一段区间(生态阈值带)。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来自某个或多个关键生态因子微弱的附加改变。其中生态阈值带暗含了生态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逐渐转换的过程,而不像点型阈值那样发生突然的转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能够证明保存30%的原生植被可以保护大部分物种不受威胁,若低于30%则将严重威胁物种的生存,则30%为其生态阈值
B.若经研究发现温度再升高基准温度的3.75%将使当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干旱的威胁,则3.75%为其生态阈值
C.若经研究发现当鸟类栖息地从15%减少到7%的区间,鸟类多样性会逐渐下降,此间若加以保护可以恢复。但若减少到7%以下时,鸟类的多样性就会急速下降,则7%为其生态阈值
D.若经研究发现某地相对空气湿度在44.7%一53%区间将有利于当地植被生存,但若高于53%或低于44.7%将严重影响植被生存,则44.7%和53%为其生态阈值
2.
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使每个人都可以隐约地感受到实现个人志向的极大限制。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
以下属于“失范”行为的是( )
A.学生逃学,老师惩罚学生
B.女性遭遇家庭暴力
C.某人总担心失业
D.张三在网络注册信息泄露了
3.
情报是指运用一定的媒体(载体),越过空间和时间传递给特定用户,以解决科研、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信息。
根据以上定义,以下不属于情报的是:
A.某企业从客户那里得知竞争对手对产品进行技术革新大幅降低了成本后,决定转产
B.果农越某利用网络向农林研究所技术员小李请教,治好了樱桃的褐斑穿孔病
C.看到电视台报道某地出产的土豆大量堆积且售价低廉,某学校食堂电话订购了2000斤
D.小孙和朋友每次外出旅游前,都在网络上用电子地图查好路线,并将路线发到手机上
4.
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刺猬法则的是
A.夫妻二人性格不合,只要在一起就会吵架,经过长年累月之后终于平淡下来不再吵架
B.戴高乐总统身边的顾问没有一个能够任职两年以上,他认为不断的调动员工才能保持一定距离
C.某电力公司老总工作期间对员工关爱有加,但是业余时间从不邀请员工也不接受员工邀请
D.甲乙是父子关系,二人长期关系不和,后二人分开住,每月见一次面,感情逐渐好转
5.
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下列属于表象的一项是( )。
A.浏览过北京天坛后,人们在头脑中留下的清晰映像
B.读过《阿房宫赋》后,人们在头脑中浮现出的阿房宫的形象
C.发明家设计出新机器前头脑中构思的机器形象
D.人们头脑中出现的神话中的妖魔鬼怪形象
答案与解析请点击下一页查看
1.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中强调“生态系统从一种状态快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某个点或某一段区间”、“某个或多个关键生态因子微弱的附加改变”、“逐渐转换的过程”等。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B项中的影响生态因子应该为温度,因此生态阈值应为基准温度,而与3.75%无关,因此不符合定义。A、C、D项均将影响因子的某一特定值作为生态阈值,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B
解析: 题干中“失范”行为是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失效,A、C、D项不符合定义;B项是一种社会“失范”行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3.答案:D
解析:
情报的定义要点是:以解决科研、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D项旅游前用电子地图查路线,不涉及科研、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故不符合定义。其他三项都符合定义。故答案选D。
4.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单定义判断。定义中的关键特征是:人际交往中,不可过于接近,也不可过于疏远,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保持关系最佳状态。A项不属于刺猬法则,因为刺猬法则是让人保持适当的距离而维持交往关系的最佳状态正确,因此A项正确,夫妻二人从吵架变为不吵架是因为岁月的积累,并不是由于保持了适当的距离。B项,员工的调动会使员工和戴高乐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保证顾问的思维和决断具有新鲜感和充满朝气,同时也不会使老顾问串通从而徇私舞弊,故B项错误。C项,电力公司老总公私分明,和员工保持恰当的关系,易于公司的人才管理,故C项错误。D项,父子之间由于一定的距离而感情得到升华,与定义中的特征一一对应,故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事物不在眼前”,“头脑中出现事物的形象”。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由关键词“事物不在眼前”可知表象是人脑对不在眼前的客观事物形象的重现,客观事物应该是行为主体曾经真正见过的事物。
A中北京天坛在头脑中留下的映像符合关键词,因此属于表象;B中的阿房宫的形象,C中的新机器的形象,D中的妖魔鬼怪的形象,这三项都是大脑对未出现过的事物的一种想象,都不符合关键词,因此均不属于表象。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