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A.主导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辅助作用
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 )。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主观能动性
3.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凯洛夫
4.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
A.知识、技能和技巧
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技能
5.对小学生的教学,教师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不平衡性
B.个体差异性
C.顺序性
D.阶段性
答案与解析详见下页>>>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故本题答案为A。
2.【答案】D。解析:主观能动性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3.【答案】C。解析:马卡连柯是前苏联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的教育家,其著作主要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
4.【答案】C。解析:布鲁姆将学生学习结果划分为认知技能、情感技能和动作技能。因此,答案选择C。
5.【答案】D。解析: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题干的描述属于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符合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