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行测

首页 > 广东公务员 > 试题资料 > 行测

2021年广东选调生笔试每日一练(4月28日)

广东选调生考试网 | 2020-06-04 14:58

收藏

提交

扫一扫,咨询广东编制考试备考资料,考试附件 疑问解答

免费领取,广东编制招聘备考资料,了解更多考试相关信息

地区/单位 招聘人数 考试项目 报名时间 详情
广州番禺(新出) 教师编 476 4月9日至4月15日 查看
从化区教育局(新出) 事业编 137 4月7日至4月11日 查看
广州南沙(新出) 教师编 345 4月11日至4月18日 查看
广州增城区 教师编 93 4月2日至4月9日 查看
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园 教师编 37 3月28日至4月7日 查看
深圳事业单位招聘公告汇总(每日更新)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26-30题:

  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的统一,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的宝贵经验。 ______。“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要打好改革攻坚战,就要在改革方案酝酿之初充分考虑相关方的承受能力,把握方案出台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及时调整和完善,形成推进的合力。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越是要啃硬骨头、涉大险滩,就越会触动利益格局,打破既有平衡。这就要求改革的步伐慎之又慎、方案优中选优,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____。积极推进改革,着力解决问题和矛盾,稳定才能长久;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发展将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稳定才能有根基.

  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的可承受度三者落脚点、结合点就在于: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________。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是改革的最高价值追求。改革发展稳定连接着国家富强之梦与人民幸福之梦。正因如此,总书记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越是得到保障,对改革的困难就越能多一些理解,对改革的举措就越会多一些支持,改革成功的希望就越大,发展、稳定的基础就越能坚如磐石。

  1.1.第一段引用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符合上下文语境的理解是()

  A.改革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可承受度,这样才能团结力量支持改革的举措

  B. 改革是人心所向,遇到问题再调整改革方案

  C.社会各阶层和谐最重要,可将改革时机延后

  D.回避矛盾,触动利益格局要慎重

  1.2.对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的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B.发展推动了改革

  C.推进改革,稳定才能长久

  D.深化改革,发展才能更全面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同时更要认识到,稳定的坚实基础是发展成果的支撑,快速发展恰恰是改革推动

  ③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稳妥就能总揽全局,保证改革大业顺利推进;顾此失彼就会交学费、吃苦头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1.4.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B.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改革的最高价值追求

  C.人民只有依靠改革开放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D.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

  1.5.阅读全文,推断或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断进行改革,努力解决问题和矛盾,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B.改善民生工作做得越好,改革成功的希望就越大,发展、稳定的基础就越能牢靠

  C.本文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来论述,由浅入深,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D. 改革发展稳定连接着国家富强之梦与人民幸福之梦,由此可推断出,这与个人的幸福关系不大

  2.1.

  下列有关“伪问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伪问题指的是那些没有学术价值意义的问题

  B.学术研究中所产生的过剩的问题属于伪问题

  C.伪问题指的就是那些没有个性的问题

  D.伪问题主要来自于学术工业

  2.2.

  对文中所引用的事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床匪”普罗克汝斯忒斯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愈容易被模仿的行话愈没有价值

  B.狄德罗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集合名词无视实际精神现象的丰富多样性

  C.

  D.赵孟頫的例子说明人文科学中学科化的倾向会破坏人文科学的整体性

  2.3.

  对“这类行话如今被文科学生仿用得烂熟。以致令被模仿者——大学教授自己都觉得有点难为情”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对自己仿用自命不凡的行话和令人生畏的集合名词感到羞愧

  B.他们的行话被别人模仿得烂熟,说明他们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C.因为他们的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类行话,只是会模仿而已

  D.他们为自己理论表述上的单纯和清一色而感到羞愧

  2.4.

  文中第三段横线处填入哪一项最恰当?( )

  A.尽管 也许 只要

  B.不论 一定 只有

  C.不管 一定 只有

  D.不论 也许 只要

  2.5.

  根据原文,推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术工业多以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学术的价值,具有日益学科化倾向及以科学发明权的诉求为指归的特点

  B.发表论文的数量大小和受邀参加学术研究讨论会的次数多少不应是评价一个教授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C.伪问题仅存在于人文科学中,它将污染学术研究的环境,它的出现意味着纯学术的贬值

  D.人文科学不必生硬地模仿自然科学,因为人文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之间存在区别

  答案与解析见下一页

  1.1.答案: A

  解析: 结合文段,在引用的句子之后就能找到A项为正确选项。

  1.2.答案: B

  解析: 通读第二段,可知A、C、D都正确,B项无从得出。

  1.3.答案: A

  解析: 根据“同时”可知,①②在一起,排除C、D。比较①和③,③适合做尾句,所以选A项。

  1.4.答案: C

  解析: C项中的 “只有……才……”偷换了文段中的逻辑关系,所以错误。

  1.5.答案: D

  解析: D项与最后一段的表述不符,所以错误。

  2.1.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C项无中生有,不是材料观点,正确答案为C。

  A、B、D项可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而面临这种生产过剩问题的学术工业本身,它的产生则充满了毫无学术价值意义的伪问题”得出。

  2.2.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定位“铁床匪”普罗克汝斯忒斯的例子,该句句首用“至于”说明话题已由前一句的“这类行话愈容易被模仿,愈证明某个行当没有价值”转移到集合名词,接下来的一句继续阐述关于集合名词的论点,因此该例是为后句服务,而不是说明前句,因此A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B项可由第二段“这类集合名词无视实际精神现象的丰富多样性......这篇文章又被重新收入他的全集”得出;C项由第二段最后两句得出;D项由第三段“分‘学科’和‘系’......赵孟頫的诗......赵孟頫的书画......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知识整体的人文科学,经不起‘学科’和‘系’的分割”得出。

  2.3.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定位该句,其前一句总括全段,提出有一类伪问题直接来源于行话和集合名词,其后一句说到“基本标准”——“这类行话愈容易被模仿,愈证明某个行当没有价值”,“这类行话”即被文科学生仿用得烂熟的行话。因此,题干的句子是首句的分论点之一,也是“基本标准”衡量的现象之一,即大学教授的行话被模仿得烂熟,他们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故正确答案为B。

  A项行话的仿用者是文科学生而不是教授,且题干句子不涉及集合名词;C项根据题干句子后一句可知不是材料观点;D项是关于集合名词的阐述,与行话无关。

  2.4.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虚词填空题。

  从第三个空入手,选项为“只要”和“只有”,结合第三空后的“那么”搭配,排除“只有”,因此答案锁定A、D项。

  再看第一二空。“尽管”表示让步,下文往往表示转折;“不论”表示排除一切条件,下文多用“都、总”表示结果不变。根据第一空后的“都”及文意可知,“不论”更符合语意。故正确答案为D。

  2.5.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学术工业的产生充满了伪问题,而学术工业不仅仅包括人文科学,还包括自然科学。C项“伪问题仅存在于人文科学中”观点片面,故正确答案为C。

  A项可由第一段第一句和第三段第一句可推出;B项正确,由第一段第一句“这无疑标志着学术工业的全面胜利和纯学术的全面贬值”可知文段的倾向是否定前面衡量学术价值的标准;D项可由第三段“机械地以一个公式去套一个又一个题目,已成为人文科学研究者的日常工作。然而,人文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可推出。

网络课程 图书教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