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试题资料

首页 > 教师招聘 > 试题资料

2022年深圳教师考试:关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网 | 2022-01-19 10:13

收藏

提交

扫一扫,咨询广东编制考试备考资料,考试附件 疑问解答

免费领取,广东编制招聘备考资料,了解更多考试相关信息

地区/单位 招聘人数 考试项目 报名时间 详情
广州南沙(新出) 教师编 345 4月11日至4月18日 查看
增城区 教师编 93 4月2日至4月9日 查看
珠海香洲 事业编 170 3月28日至4月3日 查看
佛山南海教育系统 编制 243 3月28日至4月3日 查看
惠州惠城 教师编 220 4月7日至4月14日 查看
深圳事业单位招聘公告汇总(每日更新)

  一、知识点概况及考查形式

  文学鉴赏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地位,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有必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这也决定了文学阅读在教师招聘笔试考试中的重要性。文学阅读总体可分为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大板块,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大多数地区的笔试考试中两个板块都会涉及到。其中,现代文阅读由于篇幅较长、答题采分点不易把握等特点,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提醒学员在学习该部分时多加注意。

  而在现代文阅读这部分的考查中,科普类文本又是其中考查频率最高的内容之一,在实际考试的过程中往往会考查考生阅读过程中提炼信息、组织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考查的形式包括主观题与客观题这两种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的考查范围多为文中说明内容的基本信息和相关的描述判断,而主观题多关注文中的写作手法等。

  二、考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说明对象

  考点:

  科普类文本一般都围绕着某种事物或事理进行解释说明,我们也常将其称为说明文,所以文中说明的是什么必然是我们在阅读此类文本时首先需要把握住的,这也就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前文中也提到,说明的对象包括事物和事理两类,这两类说明对象在文中呈现出来的特征是考生们在阅读文本时需要把握住的。

  教学建议:

  在教学说明对象这部分的内容时,可以给学员归纳几种能够迅速有效找到说明对象的方法。常见的有:看题目,根据题目来推测文中说明的对象,许多说明文都以题目来表示文章说明的对象,如《中国建筑的特征》等;紧扣关键句和中心句,任何文章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创作中心,而文中的关键句和中心句在一定程度上便展现了文章的创作中心,说明文也不例外,好的说明文往往会利用关键句子来突出说明文章中的说明对象;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文在创作的过程中必定会围绕着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详尽地阐述,找到文中具有特征描写的一些事物,也就找到了文中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和功用等多个方面。

  (二)说明顺序

  考点:

  抓住了文中的说明对象之后,我们还需要明确文中的说明顺序,这是说明文阅读的另一重点。通过对说明顺序进行分析把握,能够捋顺说明文的条理,认识到说明的效果。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而在实际考试的过程中,往往会以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考生对说明顺序的把握。例如,“某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说出说明的顺序,而且还能简析其好处、作用等。

  教学建议:

  在讲解说明顺序的过程中,建议结合例题帮助学员掌握答题方法,讲练结合,把习题册带入到相关的知识讲解之中,帮助学员牢固地掌握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具体的答题技巧如下:

  抓标志性词语。许多说明文在行文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标志来显示说明的顺序,如时间词、方位词或者“首先”“其次”“最后”这一类的逻辑关联词。

  抓关键性语句。这跟前文中提到的抓标志性词语类似,在说明文中往往有些过渡句、设问句、首尾句等,能帮助我们确定说明的顺序。

  抓说明对象特征。说明对象特征对说明顺序的安排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在说明事物产生过程时,多采用时间顺序。把握好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助于我们确定说明的顺序。

  (三)说明方法

  考点:

  说明文在具体描述说明对象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这也是说明文阅读中考查较为频繁的一个知识点。在实际考试的过程中,往往会以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考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例如,“某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它的作用”。那么,考生在实际答题时就需要答出该句段使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该方法的作用效果,还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做相应的分析。

  教学建议:

  在讲解说明方法这部分的内容时,一定要给学员明确好答题的基本模式,必要的话也可以给学员结合例题进行范答。此类题型,一般会涉及到内容和结构两大方面,所以在讲解基本模式、进行例题范答时注意回扣。

  (四)说明语言

  考点:

  说明语言是说明文考查中比较容易受考生忽略,却经常考到的一大知识点。对说明语言的把握,需要考生从整体上分析文章方能做到。具体的考查以主观题为主,一般会直接提问考生文章的语言特色,而在作答时则需要注意,不仅要点明文章的语言特色还应结合具体句段进行分析对应,最后阐释一下作用效果。

  教学建议:

  与说明方法相同,在讲解这部分时首先要给学员明确好答题的基本模式,结合例题范答有效地帮助学员掌握答题方法。

更多教师考试试题请关注:华图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试试题答案检索系统(点击:https://gd.huatu.com/zt/questionqy/),为您提供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及综合应用能力等相关试题答案解析。


点击了解:【广东专属】2022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题库2000题(小学)

【2022新版教资教材】最新版国家教师资格证笔试专用教材13本套

  ————编辑推荐————

  【教育理论知识】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题库2000题

  【新版教资教材】【2022新版教资教材】最新版国家教师资格证笔试专用教材13本套

网络课程 图书教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