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主观题

首页 > 教师招聘 > 备考指导 > 主观题

2022年深圳教师招聘考试-纵横交错之孟子教育思想汇总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网 | 2022-01-25 15:49

收藏

提交

扫一扫,咨询广东编制考试备考资料,考试附件 疑问解答

免费领取,广东编制招聘备考资料,了解更多考试相关信息

地区/单位 招聘人数 考试项目 报名时间 详情
广州南沙(新出) 教师编 345 4月11日至4月18日 查看
增城区 教师编 93 4月2日至4月9日 查看
珠海香洲 事业编 170 3月28日至4月3日 查看
佛山南海教育系统 编制 243 3月28日至4月3日 查看
惠州惠城 教师编 220 4月7日至4月14日 查看
深圳事业单位招聘公告汇总(每日更新)

  众所周知,教师招聘考试中考频较高的就是相关人物及思想的考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教育学中常见的人物之孟子的相关内容。为了让各位考生建立整体知识框架,区分易混淆知识,在整理孟子的教育思想时会对类似知识点进行梳理。

  首先介绍孟子教育思想的考情。就孟子的教育思想而言,从考查题型来说,主要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以及填空题四种形式;从考查方式来说,主要从识记类和理解类两种角度出题。故考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若能将相关思想前后联系,就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其次介绍孟子的教育思想汇总。孟子,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教育世界,体会其中的无穷奥秘!

  一、教育的词源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二、孟子的教育思想

  (一)理论基础:性善论

  孟子论述教育的作用和地位:首先,从国家和社会角度说,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手段;其次,从人的发展角度说,教育是保存和扩充人的善端,形成高尚人格的决定力量。

  (二)教育思想

  孟子的教育思想体现在《孟子》一书中。强调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四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其中,恻隐之心是最基本的,是人类发展“仁”的基础。

  (三)教育目的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明人伦”。人伦关系可概括为五种:“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尤为重视父子-孝、兄弟-悌这两种关系。

  (三)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1.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大丈夫的人格形象应该是充满道义感、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的,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浩然正气,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大丈夫理想人格的修养方法: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四)“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1.深造自得,强调读书必须深入学习和钻研,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即“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盈科而后进,强调学习和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

  3.教亦多术,即要因材施教。

  4.专心致志。

  三、孟子思想的其余相关考点

  1.与孟子性善论观点一致的德育教育模式——体谅模式

  2.万物皆备于我心;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体现内发论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强调教师的教学技能

  4.孟母三迁——体现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5.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体现德育方法中的情感陶冶法(主要是艺术陶冶)

  6.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体现的知识素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7.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体现教育与政治间的关系

  以上就是总结的孟子的部分教育思想,希望大家受益良多!

  最后呈现几道练习题,各位考生来秀一下自己的身手吧!

  【多选题】孟子的教学思想包括( )。

  A.因材施教 B.教学相长 C.专心致志 D.教亦多术

  E.启发诱导

  【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教学思想。孟子是儒家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教育思想主要有:(1)在人性论上提出了“性善论”,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扩充善性;(2)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3)在教育内容上提出道德教育,教育方法上提倡“盈科而后进”、教亦多术、深造自得、专心致志;(4)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大丈夫的三准则。因此,C、D两项正确。

  A项:因材施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相长出自于《学记》。与题干不符,排除。

  E项:启发诱导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D。

  【多选题】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这三乐指的是( )。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C.乡人无不称其善也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对孟子的掌握。“君子有三乐”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意思是君子有三大快乐,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因此,“三乐”指的是:(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A、B、D三项正确。

  C项:“乡人无不称其善也”意思是说这人在故乡中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说他善良,不属于孟子的三乐。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BD。

更多教师考试试题请关注:华图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试试题答案检索系统(点击:https://gd.huatu.com/zt/questionqy/),为您提供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及综合应用能力等相关试题答案解析。


点击了解:【广东专属】2022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题库2000题(小学)

【2022新版教资教材】最新版国家教师资格证笔试专用教材13本套

  ————编辑推荐————

  【教育理论知识】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题库2000题

  【新版教资教材】【2022新版教资教材】最新版国家教师资格证笔试专用教材13本套

网络课程 图书教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