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客观题

首页 > 教师招聘 > 试题资料 > 客观题

2021年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每日一练(5月2日)

深圳教师招聘网 | 2021-05-06 10:30

收藏

提交

扫一扫,咨询广东编制考试备考资料,考试附件 疑问解答

免费领取,广东编制招聘备考资料,了解更多考试相关信息

地区/单位 招聘人数 考试项目 报名时间 详情
广州南沙(新出) 教师编 345 4月11日至4月18日 查看
增城区 教师编 93 4月2日至4月9日 查看
珠海香洲 事业编 170 3月28日至4月3日 查看
佛山南海教育系统 编制 243 3月28日至4月3日 查看
惠州惠城 教师编 220 4月7日至4月14日 查看
深圳事业单位招聘公告汇总(每日更新)

  1.按科尔伯格的观点,划分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主要看其( )。

  A.心理冲突情况 B.人格发展情况

  C.道德行为发展情况 D.道德判断能力发展情况

  2.某学生认为凡事能够避免受到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学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3.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是( )。

  A.从众 B.服从C.遵守 D.顺从

  4.与“口服心服”“口服心不服”两种心理现象相对应的是( )。

  A.真从众、不从众 B.真从众、权宜从众C.权宜从众、不从众 D.权宜从众、从众

  5.在正常情况下,学生对违反校纪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具有羞辱感、负罪感和自责感,因而能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学校纪律。但有一部分学生却往往将自己融于某群学生整体之中,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做出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他们喜欢集体起哄、相互打闹追逐、甚至成群结队地故意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等。这种现象属于( )行为。

  A.责任分散 B.从众现象C.去个性化 D.群体促成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首先分析了道德教育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学生知行不一。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普遍存在与其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但是,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水平越高,道德判断与行为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因此,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关键是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故本题选D。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依照道德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将道德水平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题干所述属于该水平。故本题选A。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众的概念。从众是指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故本题选A。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众的类型。从众的类型包括真从众、权宜从众、不从众。真从众不仅在外显行为上而且内心看法上也认同于群体,即确实是表里如一的从众。权宜从众是当一个人在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但内心并不认可群体的看法,只是在群体压力下才做出与群体一致的行为。不从众指个体不被群体的意见所左右、保持自我认定的选择。“心服口服”属于真从众,“口服心不服”属于权宜从众。故本题选B。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去个性化。去个性化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题干的表述符合去个性化的定义,故本题选C。

网络课程 图书教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